至少在餐饮行业,我们真的不需要“替天行道”的救世主。

我们不需要救世主

西贝这事儿,我是真不想跟风讨论,但看着网络上那种情绪被带得乌烟瘴气,还是忍不住想说几句。

先说明,我对西贝没啥滤镜,也谈不上黑粉。早些年刚出来打工那会儿,西贝在我眼里算是比较高档的一类餐厅,偶尔逢年过节请家人朋友去吃一顿,确实有点“体面”的感觉。那会儿这种西北地区的面食菜品做得也挺有特色,吃完大家都挺开心。后来我到小米,就在清河五彩城那边也开了一家,因为近,我还三不五时去吃。

但慢慢地,真的吃不出那个价了。菜越来越平淡,服务态度越来越敷衍,价格却一年比一年贵。说实话,也不是一两次的感觉,而是连着几次都让人觉得“唉,不值”,于是我后来干脆就不再去了。到现在算起来,大概已经七八年没进过西贝了。

但——重点来了——就算如此,这次的舆论风暴,我也必须说,是老罗不地道。

你要说西贝菜不好吃,可以说;你要说性价比低,也可以说。可你不能拿一句“预制菜”当靶子,一点证据没有,先丢个引子,然后等粉丝冲上去点火。最离谱的是,还一点不去解释什么叫预制菜,有什么优缺点,只是靠那种公众对“预制菜”天然的偏见来挑动情绪。这种做法,真的太坏了。

餐饮工业化,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。预制菜好不好吃、健不健康,可以理性讨论;但你不能靠“预制菜”这三个字就去给一家店扣帽子。这就像你不能因为听说某家饭店用了冷冻食材,就断言他们菜一定难吃、有毒一样。

最讽刺的是,这种阴阳怪气、带节奏的手法,当年别人对付他锤子手机的时候,他自己最恨的就是这个。现在自己也变成了当年自己最讨厌的样子。

餐饮行业最特别的一点是:高度透明、竞争激烈,靠的就是“你愿不愿意掏钱买单”这件事。味道这种事,本来就是玄学。你觉得咸,我觉得刚好;你嫌油,我觉得香。全中国任何一个菜系,都有人觉得难吃,也都有人愿意排队两小时吃。

所以你觉得西贝不好吃——很好啊,不去吃就行了。你觉得价格太贵——也没问题啊,换家店。像这种靠消费者真实选择来决定生死的行业,根本不需要什么“正义斗士”来“替天行道”。真正需要公众盯紧的,是食品安全、食材卫生、宰客欺诈这种违法行为,而不是“好不好吃”。

可老罗这次,不谈食品安全,不谈合规,只是靠一嘴“预制菜”先放火,再在直播间摇身一变成“我不是反对预制菜,我是维护消费者知情权”的模样,把漂亮话说尽、把流量捞满,然后再轻飘飘一句“西贝不好吃”,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。

里屋众大多数都是三四十岁的年纪,相信大家仔细回想一下从自己踏入社会至今,曾经印象里火过又消亡的餐饮品牌每个人都能找出好几个来。哪个不是明明白白的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的结果?好吃,价格实惠,就去买单。难吃,价格坑人,自然就坐等倒闭。 又有哪个需要等到一个什么人或者组织来“替天行道”?

甚至,曾经当年央视这样的媒体在315晚会这样的平台上试图“替天行道”找麦当劳的麻烦的时候,我想大家应该还记得当年舆论是什么反应。

我能理解公众的狂欢情绪,这是罗永浩能够“赢”的现实基础。罗永浩赢是赢了,流量也拿到了,但是,借用老龙曾经的话说:

“你们赢了么?你们赢得了什么?”

昨天在帖子里我说过,“不管是西贝还是东贝还是什么任何一家餐厅,就算全中国有99%的消费者都觉得难吃,那也不是他就应该破产倒闭的理由。”今天的社会,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不去吃任何一家餐厅的。任何一个消费者,要不要去吃西贝,本来就是公众自己的权利,从来没人剥夺过。公众既然没失去过这个权利,就谈不上赢回这个选择权。这事儿,和罗永浩半毛钱关系都没有。一场狂欢过后,有的朋友欣喜的觉得“自己讨厌的餐厅要倒闭啦!” 可是你再问问自己,这真的是赢吗?

我们可以喜欢一个餐厅并且向朋友推荐,也可以不喜欢一个餐厅向朋友吐槽,但是,在餐饮行业,我们真的不需要“替天行道”的救世主。